![]() ![]() ![]() | 無發表權 |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|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尾 |
發表者 | 討論內容 |
---|---|
服務部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7 21:48 |
網站管理員 ![]() ![]() 註冊日: 2003/8/30 來自: 發表數: 732 |
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![]() 又把另一份積欠的裝機報告整理出來了 M9裝機報告會有3份大作,整個團隊的向心力感覺很好 而Vincent Chang報告最後的那張器材全覽...好漂亮 不過服務部覺得此時M9如果是搭香檳金面板 一定超讚 商品區>>套件>>後級>>M9完全套件>>M9裝機報告(By Vincent Chang) PS.因Vincent Chang本人有做橋接版本的打算,所以A200的機箱是採用平衡背板 |
Ritz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0:01 |
![]() 註冊日: 2004/6/1 來自: 發表數: 59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真的是太感動了!!
非本科系能做到如此, 讓本科系出身又從事電子產業的小弟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!! To: Vincent Chang 我現在也是聽Clone R2.5耶!! |
VincentC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15:21 |
努力中 ![]() ![]() 註冊日: 2004/10/8 來自: 發表數: 12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Ritz兄您太客氣了,小弟只是愛玩罷了!
你的R2.5也是友站的產品嗎?有做那些修改? |
Ritz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16:21 |
![]() 註冊日: 2004/6/1 來自: 發表數: 59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我的分音器採用撘棚製作,
用的是Troels Gravesen 博士在友站發表的版本, 電容用UCC的, 電感換成Solen 七股 litz, 電阻使用DALE RS5系列, 原木皮版, 先用補土補強箱體, 然後貼瀝青膠帶, 最後蓋上羊毛氈!! |
Ritz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16:27 |
![]() 註冊日: 2004/6/1 來自: 發表數: 59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
|
VincentC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17:49 |
努力中 ![]() ![]() 註冊日: 2004/10/8 來自: 發表數: 12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Ritz兄用的分音器版本是第幾版?友站公佈的版本,中頻有凹陷,後來6.2版有很大的改善
|
Ritz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8 20:18 |
![]() 註冊日: 2004/6/1 來自: 發表數: 59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嚴格上來說, 我這個版本是6.0版的,
高音部分的R使用8.2ohm...... 不知Vincent兄您目前用的是哪一版?? |
技術部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9 10:07 |
網站管理員 ![]() ![]() 註冊日: 2004/6/8 來自: 發表數: 2043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這次到大陸去,有工廠跟我說他們仿R2.5喇叭,成品一隻重達40公斤
左右,看起來很好玩喔。 |
訪客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9 18:44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單支40公斤
聽起來就比dz的猛上好幾層樓 ![]() |
|
VincentC | 發表時間: 2004/10/11 13:09 |
努力中 ![]() ![]() 註冊日: 2004/10/8 來自: 發表數: 12 |
Re: 後級M9裝機報告-By Vincent Chang 挑戰Dynaudio Confidence 5
知道要挑戰Dynaudio Confidence 5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嗎?答案是先練好身體! 昨天把M9搬到戴兄家推C5,第一難題是把將近30KG重的M9,搬上戴兄3樓的音響室,這真是折騰我這把老骨頭,看樣子僅只一次,下回得派幾位壯丁過來。 行前,我還一直擔心,M9推C5會不會軟腳,直到音樂響起,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放下,先不說過程,昨天在場的人包括Bear兄、戴兄及我都一致認為,M9真是物超所值的好機器,不禁對海峽對岸的麗特音響肅然起敬,反觀國內DIY界真得好好加油! 好吧!說說聲音吧!昨天參考機器自然是音響界的破獲之王Aleph 1.2,與Aleph 1.2比較,M9中高音的音色優於Aleph 1.2,高音也較浮突,這代表定位及細節的優異,完全符合我當初的預測,不過在聲音的質量及中頻的厚度,則Aleph 1.2勝出一班,這也符合我的預測,事實上,本來可能輸更多,在出發的前一天,也就是10/9,我已發現M9聲音的質量稍微不足,研判可能是濾波電容的問題,臨時取下濾波電容板,在每顆濾波電容並上0.1uF PP電容,這個動作讓聲音質量有明顯提升,以致不至於輸太難看。在低頻部份,M9跟Aleph 1.2也是各勝擅場,M9低頻潛的比較深,所以,鼓皮的Q度,鼓聲在空間的迴盪感,M9表現佔優勢,Aleph 1.2則控制力較佳,所以,在極大音壓之下,Aleph 1.2佔優勢,不過,行前我一直擔心的軟腳問題,倒是沒有發生,M9也是將C5推的虎虎生風,不過,嚴格講起來,C5不愧是大食客,在一些曲目上,Aleph 1.2及M9都未能將C5的低頻,推的盡善盡美,只能說是90分,離我認為完善之境還有一段距離,看來戴兄還得再努力,但這也是戴兄值得尊敬的地方,敢玩別人不敢玩的喇叭,經昨日一役,對C5更是肅然起敬,也更不敢稍起褻玩之心。 估計M9還有進步空間,因為整個電路是調整在AB類的工作環境,我會試著調整偏流到A類或趨近於A類的工作環境,再實際聽聽聲音的變化,應該對聲音質量及低頻控制力有幫助,不過,這得取得一個平衡點,因為,以過去的經驗,Toshiba 2SK1529及J200這對晶體,若工作在過高溫度之下,聲音會有點呆滯,在此因素下,加上目前散熱片的規模,偏流的調整有其上限,希望IWDIY建議麗特,若下回有機會出M9 upgrade版時,能將平衡輸入加入及將散熱片加大。 PS請技術部將此段加入裝機報告,謝謝! |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|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首 |
無發表權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