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當收到IWDIY寄過來的M9模組時,我腦袋升起了一個念頭:哇苦了~ 所有零組件都規劃的非常完備,Main Board也都焊好了,只要把配線佈置完整,再上電測試調整好就搞定, 這下子英雄無用武之地(哈哈!若裝不好就變狗熊了),這篇裝機報告該怎麼寫?總不能寫一篇台灣水電工的配線日誌吧?(哈哈!我的身材實在不適合演A片)不過,又尋思想了一想,若真的這麼簡單就搞定,IWDIY那會這麼便宜我們嗎?收起怠慢之心,打起十萬分精神,好好地給它研究一番再說。

 

圖說 M9線路圖,整個線路分四大塊 – 電壓放大級, 電流放大級, DC Serve 及喇叭保護器

 

看了這密密麻麻的線路,對非電子本科系出身的我來說,還真有點吃力,勉強分辨出由Q18 MJE15030及Q19 MJE15031組合成的正負電源電壓放大級,Q16及Q17之D669為溫度補償晶體,鎖在散熱片上,當溫度過高時,會抑制通過Q18及Q19的電壓,連帶使通往由2SK1529及2SJ200組成的電流放大級之電流降低,偏流自然跟著降低,OP07附近是DC Serve線路,Pin 6輸出連接R37 10K5電阻,調整中點電壓時,需先斷開,讓DC Serve暫時不工作,UPC1237則組成喇叭保護線路,power on 後約5~6秒,UPC1237會接通output的relay。

 

機箱與零組件組裝

機箱的組裝,說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”撇步”,總之就是安裝時先不鎖死,留點餘裕好調整。變壓器也只能裝在固定位置,只差在出線位置怎麼擺而已, Main Board上的所有孔位也都一個蘿蔔一個坑,沒甚要注意的,唯一要加工的是,濾波電容板固定在機箱的孔位,想是機箱規劃時漏掉了,或該機箱是共用機箱,需自行加工孔位,總之,加工這孔位,讓我有那麼一點點DIY的感覺了,哈哈!接下來不囉嗦,直接看圖說故事。

 

圖說 機箱大致組裝,散熱片先不裝上,以方便Main Board上電測試

 

圖說 變壓器倒置,出線相對

 

圖說 Main Board裝在散熱片的情形

 

圖說 橋式整流子改用Motorola 35A/400V 品種

 

上電測試

機箱組裝完成後,接下來組裝濾波電源板,濾波電容極性不要搞混,濾波電源板的Ground接變壓器次級32-0-32之中的0,很容易就能組裝完成,在此稍做提醒, 濾波電源板正面印刷標示的極性,與實際不符,將電源接上Main Board時要小心注意極性。上電測試完後記得用洩放電組將濾波電容的電洩掉, 洩放電組用500R/3W以上即可。

 

 

圖說 測試濾波電源板,整流後的電壓是45V DC,注意!測試完後記得用洩放電組將濾波電容的電洩掉

 

圖說 Main Board接上電源,測試輸出直流,原廠調整好之輸出直流,約在8~9mV左右

 

裝完濾波電源板後,接下來就是將電源接上Main Board,先測試輸出直流,在此要先把連接OP Pin 6輸出的R37 10K5電阻斷開,讓DC Serve暫時不作用,然後調整W2 100R VR,直到中點電壓為0,不過原廠已事先調整過, 100R VR的旋鈕已用膠黏死,經實測輸出直流約在8~9mV,雖然這值不大,但肯定DC Serve沒作動,因為DC Serve若有作用,中點電壓應為0V,不過這值已經很小,也就不再另外調整。

整個Main Board的調整,重點戲是偏流的調整,這部份的調整,牽涉到音質與整個電路工作在A類或AB類,在此分另一段落專章來說明。

 

A類?AB類?

在此說明偏流的調整前,先提一下一段小插曲,在剛調偏流時,也沒想太多,就照著原廠調整說明第3點,”調整W1 100K VR使0.22R電阻兩端電壓為100mV”,這麼簡單一句話,差點害死人。

話說我把三用電表轉到mV檔,探針找顆0.22R電阻接上去,就把電源接上開始調整,轉動W1 100K VR讓0.22R電阻端電壓為100mV,沒多久,散熱片開始熱起來,偏流下降,我再轉動VR,讓偏流回到100mV….,沒多久, 偏流又下降,我再轉動VR…,就這麼來回幾次….直到,太誇張了, 整個散熱片比Pass Aleph 2還燙,這才大夢初醒大叫一聲:不對,A類也沒這麼燙!當晚撥了個電話給Jimmy兄,他說他可以讓偏流穩定在200mV,散熱片很燙沒錯,聽後,我心底只有更加狐疑。隔天一早call Mark Yang,無奈他還未上電測試,看來只能靠自己了。

這時,我回想起製作Aleph 2時,偏流是所有晶體的偏流總和,啊!我怎麼這麼健忘?再加上最佳損友Michael兄(這老傢伙每次都慫恿我改廠機,故得最佳損友之名)提示了一些原則: A類的定義是靜態電流=峰值電流的一半以上; AB類(或稱動態A類) 的定義是靜態電流=峰值電流的一半以下,這個電路的峰值電流是多少?以45V的工作電壓來計算,與經過Q18下地的電阻R24 31.6R之比值就是峰值電流,因此45-0.6(壓降,經驗值)/31.6=1.4A, 1.4/2=0.7A, 所以,這個電路的總偏流大於0.7A就算工作在A類,以額定偏流電壓100mV計算,100mV/0.22=0.4545A,此值小於0.7A,至此,更加肯定原廠額定偏流電壓100mV,是指所有晶體總和,Total偏流電壓若調整到155mV,就算工作在A類。

知道了偏流在0.4545A後,該如何調整偏流呢?因為每顆2SK1529的特性不完全相同,無法只量取單顆0.22R之端電壓,量取每一棵再相加?那怎麼即時調整?這時想到,何不在電源輸入端串上1R/5W電阻,此時,電源端與負載端兩端的壓降,就是偏流電壓,因此,量取電組兩端電壓,就是偏流電壓,立刻翻箱倒櫃,找出之前做Aleph 2剩餘的射極電阻,二話不說,立刻接上去再說。

實際操作時,發現電阻阻值是1.2R,因此,目標偏流電壓是0.4545X1.2=0.545V,在調整時,有三點要注意,1.調整時需確認調整數值達到熱平衡,也就是該數值要數小時都穩定不動,至少我的經驗值是只在上下2~3mV波動;2.用同一顆電阻調整另一聲道;3.正負電源都要加電阻。另外一個問題是,這個電路有辦法工作在A類嗎?答案是肯定的,只是散熱片最好再大些,才有辦法取得熱平衡。

 

圖說 在電源輸入端串上1.2 R/5W電阻,量取電組兩端電壓

 

在順利調出偏流後,整個裝機機乎算是大功告成,只剩下機箱組裝及配線,說實在也實無可資告人之處,唯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,我的配線大部份以絞線進行,這沒什麼道理,只能算是我的偏執,我所取的理由是絞線減少干擾,OK!剩下的繼續看圖說故事。

 

圖說 裝機完成之內部鳥瞰圖

 

圖說 右聲道特寫,電源指示燈從12-0-12中之12-0拉出,接上限流電阻及二極體再接LED

 

圖說 左聲道特寫,是不是覺得Rifa電容滿壯觀的?

 

圖說 內部之正面特寫

 

圖說 鎖上上蓋板之完成圖

聲音評價

由於IWDIY引進的M9規劃相當完整,完成度很高,只要裝機測試時小心,要完成它並無太大的困難,只是,聲音如何呢?這恐怕才是讀者最關切的地方。

 

圖說 器材全覽:由右至左分別是 DIY Clone ProAC R2.5, 廠機SONY XA-7ES, 本次主角DIY M9, 廠機 Marantz 7C古董前級, DIY 麗特1702 八顆並聯版DAC

 

在開始評論聲音前,先介紹一下搭配的器材:

 

訊源: SONY XA-7ES CD-Player

DAC:麗特1702 八顆並聯版DAC, 搭配 Amperx 6DJ8 Tube

前級: Marantz 7C古董前級, 搭配TFK 12AX7 Tube

後級:本次主角DIY M9

喇叭: DIY Clone ProAC R2.5

訊號線:DIY OCC 純銀線

喇叭線:MIT2 Bi-Wire Speaker Cable

 

 

圖說 音響測試片,民歌蔡琴 XRCD版

 

測試的軟體,照例請出民歌蔡琴 XRCD版,在開始聽之前,原本研判M9的聲音屬於細緻型,唯低頻可能稍顯不足,不過,這樣的憂慮,在播放第8首渡口時,完全得以解除,原本研判細緻的聲音確實無差,吉他的高音部像水晶般通透,撥弦的質感恰似演奏者如目在前,而低頻的表現完全潛的下去,鼓皮的Q度,鼓聲在空間中迴盪等,都表現的夠水準,鋼琴的表現,像水銀洩地般,顆粒則粒粒皆清楚,最重要的是,原本之前使用GainClone SK3875版(詳見http://myweb.hinet.net/home1/prbstech/GainClone/GainClone-1.htm)所沒聽到的細節,都一個個躍然在目,人聲的表現呢?我覺得與GainClone SK3875版表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,另外,在M9身上,我也聽到一份高貴的質感。

說了那麼多優點,M9難道沒缺點嗎?我覺得有但也算沒有,此話怎解?在聽過幾片軟體後,我發覺M9背景有點毛邊,所以聽小提琴時感覺有點緊,但我覺得那是機器剛做好所致,RUN開後應該會有所改善,另外,ProAc R2.5中頻偏薄的缺點,並未得到彌補,不過,這是ProAc R2.5的問題,非M9本身的問題,若真要挑惕,M9的低頻,不是那種”鎚心肝” punch很強的那種低頻,她是有量,潛的下去但QQ的低頻,所以,你聽音樂的類型若是Heavy Metal 或 Hard Rock 類型的音樂,M9顯然不太適合你,其它類型音樂,如爵士,古典,人聲等,M9都可以應付自如。

總之, M9是部超值的好機器,若只用一句話來形容M9的優點,我會下的註腳是:她是一部可以充分發揮前級特性的好後級。過幾天,待機器RUN開後,準備練練身體,把M9搬去PRBS兄那兒,去挑戰大食客Dynaudio C5 Speaker,過後,再在板上報告結果,敬請期待。

 

挑戰Dynaudio Confidence 5

(服務部補貼 原文請參考http://www.iwdiy.com/xoops2/modules/newbb/viewtopic.php?topic_id=411&forum=6 )

 

知道要挑戰Dynaudio Confidence 5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嗎?答案是先練好身體!

昨天把M9搬到戴兄家推C5,第一難題是把將近30KG重的M9,搬上戴兄3樓的音響室,這真是折騰我這把老骨頭,看樣子僅只一次,下回得派幾位壯丁過來。

行前,我還一直擔心,M9推C5會不會軟腳,直到音樂響起,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放下,先不說過程,昨天在場的人包括Bear兄、戴兄及我都一致認為,M9真是物超所值的好機器,不禁對海峽對岸的麗特音響肅然起敬,反觀國內DIY界真得好好加油!

好吧!說說聲音吧!昨天參考機器自然是音響界的破壞之王Aleph 1.2,與Aleph 1.2比較,M9中高音的音色優於Aleph 1.2,高音也較浮突,這代表定位及細節的優異,完全符合我當初的預測,不過在聲音的質量及中頻的厚度,則Aleph 1.2勝出一班,這也符合我的預測,事實上,本來可能輸更多,在出發的前一天,也就是10/9,我已發現M9聲音的質量稍微不足,研判可能是濾波電容的問題,臨時取下濾波電容板,在每顆濾波電容並上0.1uF PP電容,這個動作讓聲音質量有明顯提升,以致不至於輸太難看。在低頻部份,M9跟Aleph 1.2也是各勝擅場,M9低頻潛的比較深,所以,鼓皮的Q度,鼓聲在空間的迴盪感,M9表現佔優勢,Aleph 1.2則控制力較佳,所以,在極大音壓之下,Aleph 1.2佔優勢,不過,行前我一直擔心的軟腳問題,倒是沒有發生,M9也是將C5推的虎虎生風,不過,嚴格講起來,C5不愧是大食客,在一些曲目上,Aleph 1.2及M9都未能將C5的低頻,推的盡善盡美,只能說是90分,離我認為完善之境還有一段距離,看來戴兄還得再努力,但這也是戴兄值得尊敬的地方,敢玩別人不敢玩的喇叭,經昨日一役,對C5更是肅然起敬,也更不敢稍起褻玩之心。

估計M9還有進步空間,因為整個電路是調整在AB類的工作環境,我會試著調整偏流到A類或趨近於A類的工作環境,再實際聽聽聲音的變化,應該對聲音質量及低頻控制力有幫助,不過,這得取得一個平衡點,因為,以過去的經驗,Toshiba 2SK1529及J200這對晶體,若工作在過高溫度之下,聲音會有點呆滯,在此因素下,加上目前散熱片的規模,偏流的調整有其上限,希望IWDIY建議麗特,若下回有機會出M9 upgrade版時,能將平衡輸入加入及將散熱片加大。